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临聘教师将退出历史舞台 实施购买教育服务

2016-08-07 张小玲 欧伟 职教圈



2016年7月,《深圳市公办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实施办法》新政公布,对临聘教师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深水炸弹”,此前各种传闻及谣言终于尘埃落定。


深圳招用临聘教师将成为历史。

2016年7月,《深圳市公办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实施办法》新政公布,对临聘教师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深水炸弹”,此前各种传闻及谣言终于尘埃落定。


依据新政策,2019年1月,深圳财政部门将取消中小学空编经费及员额经费,编制部门不再核定中小学雇员及专项员额。深圳市教育局随即表示,公办中小学今后不得新聘临聘教师,所需补充的临时性教育教学需求,一律按《办法》规定向社会购买


漫长维权

国家法律的修订、个人命运的抗争,都在无数次博奕中让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深圳临聘教师历史存在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公办学校正编教师五六万,而临聘老师上万名。


“当放假前领导宣布所有临聘教师续聘时一律改签社会购买服务合同时,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有临聘老师说,此前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只是说学校不再招聘临聘老师,只招收社会购买服务人员,却没说过原来已临聘人员要改为社会购买服务系列。


临聘教师的维权和诉求抗争多年,这也给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带来诸多困扰。2013年,国家新修订劳动合同法,明确提出同工同酬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关规定。在国家法律面前,深圳临聘教师再次走上维权之路,要求与正编教师同工同酬,及临聘10年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维权和诉求显然比前些年让政府部门感到更大压力。


此后,各学校采用解聘、劳务派遣及老师学校交换等方式来规避管理的法律风险。“同工不同酬”是临聘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同样的工作量,正编教师与临聘教师月薪相差一半。之后,深圳开始解聘和清理临聘教师。2014年至2015年,解聘风波不断。


从临聘教师漫长的维权历程来看,国家法律的修订、个人命运的抗争,都在无数次博奕中让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深圳产生这样庞大群体的临聘教师,有历史及用人机制等原因。


临聘教师的形成有特殊原因,从历史上来讲,早期原特区内教师是按实际学生数来核编,而原特区外则按户籍学生数来核编,而原特区外非户籍学生占比例更大,这就必须通过招聘临聘教师来解决教学问题,导致原特区外临聘教师多。2005年后,原特区外学生户籍比例倒挂,非户籍学生占比六七成。


实际上,深圳的临聘教师就不是常态意义上的临聘,一般临聘是指教师休产假、病休、进修时临时替代。而深圳的临聘教师从事和正编教师一样的工作。


这些年深圳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核编不及时,导致临聘教师的产生。比如学生9月开学,开学后编制部门根据实际学生人数正式核编,核编后,才开始招考正编教师,差不多到第二年9月正编教师才能到位。之前就一直由临聘教师代替。


随着正编教师到位,这些临聘教师部分考取正编教师,部分学校觉得好就留下来,部分解除合同离开,而留下来的临聘教师慢慢成为“存量”。龙岗区、宝安区的代课教师比例更多。


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联合下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


在《深圳市公办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实施办法》政策出台前,深圳各区已经通过劳务派遣社会购买的方式来解决部分临聘教师的问题。今年40多岁的李老师在福田区、盐田区都当过临聘教师,从2008年开始,李老师与学校的签约方式就是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一年一签

进退两难

在一些中老年教师看来,他们更看重能否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留临聘身份


在政府部门看来,劳务派遣社会购买方式是比较有效的用人及管理方法。2016年7月,《深圳市公办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实施办法》规定,今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工作。


新政策的出台对个体的冲击和影响不同。在一些中老年教师看来,他们更看重能否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留临聘身份。


“改签之后,临聘教师们感到自己的权益和工作更加没有保障,担心随时面临被辞退。”李老师说,特别是在学校工作多年且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尤其是已没资格参加招调考试的老教师,更加感到委屈和伤心。


“之前老师们听说,临聘教师今后改为社会购买,但都以为只是传传而已,没想到政策真的出来了。”晓诗(化名)教语文,在龙岗区一所小学当临聘教师两年多。晓诗学校也有不少临聘教师,深圳将取消临聘教师的消息出来后,不少临聘教师感觉恐慌,但也没有办法。而对一些40多岁,需要养家糊口的老师来说,则更是进退两难,转行年纪大,不转被社会购买职业的安全感没有保障。


在报纸上看到“深圳今后不再招聘临聘教师”的消息,老陈叹了口气,“以后我们的关系和身份变了,不再和学校有什么关系,都是社会购买服务。”


今年50多岁的老陈为临聘教师转正身份奔波了好多年,这位被评为优秀教师,有高级职称的老师在“转正”过程中遇到政策门槛。“本来因为优秀可以被选聘转正,但要求高级职称必须评上三年,我才评上两年,到第三年时,年龄就超了。”让老陈耿耿于怀的是,在深圳教师招考中,宝安区有个针对临聘教师的政策,很人性化,计算招考年龄时,临聘教师的招考年龄可以是由自然年龄减去代课年龄,比如,某老师45岁,但代课了5年,减去5岁,招考年龄只计算为40岁,就可以符合年龄要求。但选聘却没有这一政策。


“来深圳就是因为这边老师工资高。”老陈说,自己当年在内地学校,一个月工资才300多元,后来在宝安一民办学校当老师,工资就有3000多元。而令老陈庆幸的是,早就买了房,这让他减轻好多生活的压力。


来深圳10多年,老陈一直在宝安区当老师。前10多年在民办学校当老师,因为优秀被评为首席教师。后几年,被推荐到宝安区一所公办学校当语文教师,当班主任,当年级备课组长。“当临聘教师都是很拼,不拼可能就会被解聘啊,而且拼的话,工资也会高些。”老陈说,现在工资有6000多元,其中当班主任、年级备课老师等补贴就有好几百元。不过,与正编教师相比,一年工资差不多相差近10万元。


老陈说,自己所在的学校临聘教师就有数十人,没办法,学校缺老师。“临聘教师没转正很可怜的,很容易被替代。”老陈说,学校有一位历史老师,如果这一次没考上,被其他老师考上的话,他就要失业。


老陈想不明白,为何身份突然从临聘转为社会购买。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同工同酬,实际上也很难实现,“签一次合同是三年,要签三次才是无固定期限合同,没有老师能签到。”老陈说,身份转变后,以前的工龄怎么计算?是不是学校想辞退就辞退?这些问题,他也不知道找谁来回答。


其实,有些老师早就是社会购买服务。比如在大鹏当临聘老师10多年的袁老师,去年被学校辞退,袁老师当时提出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要求没有被答应,而是给了经济补偿金。袁老师后来换了一所学校,身份变成劳务派遣,也就是社会购买服务。袁老师现在也在努力看书,准备考正编教师。老陈说,竞争很激烈,所招职位都只有一个名额。当时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袁老师找学校和教育部门多次,但没有结果。


暑假期间,老陈回老家江西休息。虽是放假,但老陈心绪难平,“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而另一位和老陈年纪相当的老师,因为迟迟没有转正,又跳到民办学校了。这都让老陈心里犯堵。老陈还是想转正,找过教育部门几次反映情况,“心里并没有底,感觉希望渺茫。”


老陈教学优秀,学校领导安慰他说,“你就放心在这干,干到退休好了。”

救命稻草

有的老师参加10多次考试,考上皆大欢喜,没考上继续备战,“感觉转正成了临聘教师唯一出路


而与老陈这样的中老年临聘教师不同,一些年轻的临聘教师则在考虑,如果政策实施前没有考取正编教师就转行,不会接受社会购买的方式。


教龄才4年的林萍(化名)已参加六七次正编教师招考。林萍说,这并不算多,有的老师参加10多次考试,考上皆大欢喜,没考上继续备战,“感觉转正成了临聘教师唯一出路。”


林萍对新政的出台还没有很深刻感受。相对而言,她更关心像她这样的临聘教师,干几年里能不能考上做正编教师。“考了五六次了,都没考上,有一次进入到面试,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29岁的林萍是深圳人,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深圳上学,之后考到外地一所大学读师范专业,毕业后回深,在某个新区当上一名美术临聘教师,一做就是4年。


当老师这个梦想,一是源于兴趣,二是因为自己来自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林萍所在学校,美术学科只有1名正编教师,其余3人都是临聘。而在去年,全校美术教师只有3名,这把林萍他们忙得够呛。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临时安排一名其他学科的教师兼美术教学。到今年,学校再增加1名美术临聘教师,这一情况才得以好转,“虽说是副科,但还是很缺老师,如果只有那1名正编教师,根本忙不过来。”


林萍很难想象,如果把所有临聘教师辞掉,只有正编教师会怎样。她感到,在身份上,学校对待临聘教师和正编教师并没什么区别,不过具体到薪酬待遇,临聘教师和正编教师还是有差别,每个月工资会少两三千元。现在,林萍担任美术学科组长,但在评优、评职称方面,她仍然没有什么机会。合同每年一签,虽目前也相对稳定,但以后会不会有变数,林萍心里有些忐忑。为此,她铁了心要做正编教师。


林萍前两年靠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复习,但这种毫无头绪的备考,使得笔试基本是“打酱油”。到后面,她看到其他老师也有报考,并参加一些机构培训,感觉胜算更大,于是自己也去报名学习。6天的笔试班需要3000元,虽然贵了点,但林萍觉得“值”,一些解题技巧在考试中很管用。后来顺利进入面试,她又报了5000元的面试班,但这次体验就不尽如人意,结果没能通过。


今年7月的教师招考,林萍也参加了,前后准备了1个多月。那段时间,林萍每天下班后就是回家看书,平时在学校没课时翻翻复习资料。他们学校20多名临聘教师还组建了微信群,抱团交流经验,这其中有当了10多年的临聘教师。


对自己所从教的美术学科,林萍感到招考名额还是太少,竞争甚至比主科老师更激烈。目前考试结果还没公布,这一次要还考不上,林萍计划再考,如果接下来再考不上,那么就要考虑转行。新政过渡期间不能考上,林萍感到以后的机会将更渺茫,“个人还是希望继续走教师这条路,毕竟是自己的理想。”


按政策规定,深圳从2019年开始不再聘用临聘教师,晓诗并不想被社会购买服务。


“身份转变后感觉会没有保障,政策已出台也不可能更改,但自己年轻,可以选择和改变的机会还很多。”晓诗现在月薪5000多元,从小在深圳长大,虽然经济上不需要自己操心,但未来也是要考虑买房买车。


晓诗很年轻,才20出头,她现在正忙着考正编教师,“我给自己两年时间,如果没考上就转行。”其实正编教师招考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最近一次深圳市属(区属)公办中小学招考中,报考比例为12个人抢一个职位。如果没有考上,晓诗就决定转行。


让晓诗铁了心转正或转行,是另一位临聘教师的经历。“我认识一位临聘教师,老公做生意,结婚好多年都没生小孩,30多岁参加了好多次的正编招考。”晓诗说,这位临聘老师后来考上了,没两年都就生了孩子还买了房,“她当时和我说,没考上时,工资又不高,工作又没有保障,压力太大,不想要孩子。”


这让晓诗触动很大,也感到临聘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而且临聘教师如果教的时间越长转行可能性越小,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岗位,只能在教育领域打转。”现在,晓诗一有时间就抽空看书备考,每天都要看半小时。“有时教完一天课累到不想说话,但还是会逼着自己看书。”晓诗说,这次要是没考上,还继续考,以自己的能力相信能有一天会考上。


如果深圳没有合适的职业平台,晓诗也会考虑其他城市。“父母也可以跟着自己一起过去。”对未来,这位年轻的女孩充满希望

改革愿景

“中小学校完全可以大胆改革,去除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编制,进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真正按岗定人按需定人”


深圳此次出台公办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实施办法,显然是希望彻底解决核编的机制问题,及临聘教师管理压力问题。


深圳一名小学校长认为,该政策的出台,体现政府对长期以来深圳临聘教师问题的一次整体性解决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临聘教师与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矛盾,还体现政府对学校人事财政政策的公平性,通过三年内解决也使问题解决得到缓冲。


“但考虑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须对教师有个稳定政策,否则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工作群体的稳定性。”深圳一中学校长认为,还要加大正编的引进、招聘力度,必须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深圳今后不再招用临聘教师,而数量庞大的岗位需求如何解决?按新政策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提前12-18个月下达新扩建学校招生计划,编制部门应当相应提前、足额核定事业编制。中小学需要补充的教育服务在购买教育服务专项经费总额内向社会购买。教育局也解释,市、区编制部门将及时、足额核定学校事业编制,提前核定新改扩建学校编制,保障教师编制配备。


这也就意味着以前因核编产生的空缺教师岗位,由临聘顶替的问题得以解决,学校的正编教师将越来越多。


市教育局还透露,市、区人力资源和教育部门将每年组织2-3场教师专场招聘,保障中小学足额招聘在编教师,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减少临时性教学岗位。深圳今年7月组织一次市区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考,市区招考名额达到数千人,招考力度很大,而且各区面向社会招聘名额不少,宝安区更是有利于临聘教师招考,代课一年可以减一岁。


尽管正编教师数量扩充今后可以更好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但在一些临聘教师看来,这一政策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质量问题还有待检验。此前深圳也有正编教师因为住房、补贴问题反映诉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以后这种临时性空缺教学岗位的顶岗教学须向社会购买服务,中介机构就得从中收取一定费用,老师到手的工资就更少,这样的顶岗教学能否保证质量?”临聘教师章老师说,而且正编教师并不代表没有教学质量问题,而如何建立起正编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也很重要。也有深圳一中学校长说,正编教师其实也应建立起一定的竞争机制,比如考核、淘汰等,才能使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到2019年深圳肯定还存在大量的临聘教师,如果按目前的招聘政策,全市估计还会剩下一半也就是四五千人,如果到时候取消临聘教师,全部改为购买,这批临聘教师怎么办?”从事多年教育的肖云说。


肖云认为,现在高校和公立医院已经着手进行改革,打破编制传统,统一为聘任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中小学校完全可以参照这种模式大胆地进行编制改革,去除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编制,进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真正按岗定人,按需定人。 

声音

从临聘教师漫长的维权历程来看,国家法律的修订、个人命运的抗争,都在无数次博奕中让地方政府感到压力,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对一些40多岁,需要养家糊口的临聘老师来说,则更是进退两难,转行年纪大,不转被社会购买又没有职业安全感。


现在高校和公立医院已着手改革,打破编制传统,统一为聘任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中小学校完全可以参照这种模式大胆改革,去除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编制,进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真正按岗定人按需定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大家都在看

【透视】孙光友:“职业教育=差生教育”的印象怎么破?

办学乱象 让中职名誉有点受伤

三个关键词透视实习管理规定

取消高校事业编制,要走好哪几步“棋”

高职教育良好前景绕不开体制瓶颈突破

江苏尝试“4+0”模式,高职首次迎来本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